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
学生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独立意志的即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 在这种全新的学生观之下,我们对学校教育也必须进行重新“理解”。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做到把学生当做学生,当做朋友,当做老师,当做同学,当做教育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控制的附属品。他像成年人一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个性,人生完整。他是一个有主体性,有独立人格,有创造力,有独特人格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在教育中赋予学生“人”的意义: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把学生作为积极、主动、进取、有创造力的学习者来对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特人格和生命完整性的人,这意味着教育必须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人类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内部资源,从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在教育中,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对待,关注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给他们充分展示人格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学生是有独立意志的独特的人。所以学生不是“小大人”。一方面,学生时期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重要、最丰富多彩、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定义为“成年”的准备。相反,我们必须肯定它作为人类生命历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学生有着与成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不同的生动而独特的成长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学生与成年人不同的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心感受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会以纯粹的品味、智慧、和谐和活力充满学生世界的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学生,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内心的奥秘,真正把学生当成“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经历,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身上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发展“资源”。教育已经从单纯的“塑造”、“改变”、“授予”转变为“激活”、“唤醒”学生的潜能和灵性,从而实现了学生全面人格、自由人格、活力、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真正“解放”。
最后,学生正在培养具有巨大潜力的人。一方面,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开发,身心发展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地开发和探索;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一定能力、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某些权利,并有能力行使这些权利。成年人不仅要剥夺或代替他们行使权利,还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
学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人,这意味着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巨大潜力,自觉地把“让每一个孩子成功”作为我们的教育信条,相信并热爱每一个学生,让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助燃剂和引导者;其次,因为学生是成长的人,所以我们必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把他们当成发展的人,理解他们的缺点,允许他们犯错,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以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在有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师需要积极自觉地摒弃传统的师生观。本次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上三个要点:主动性、统一性和发展性。这一点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有所阐述,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