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类 > 读后感 > 《功勋》爆火背后的真相:为什么那些封神的人 都不是精明人?

《功勋》爆火背后的真相:为什么那些封神的人 都不是精明人?

abc留学网2年前 (2022-03-02)读后感393

 

作者:洞见Allergy

他们抱朴守拙,低调内敛,光而不耀。

昨天,被热搜上一段袁隆平生前的影像,整破防了。

视频里,袁老对着镜头说:

&ldquo我有什么东西,拍我的片子呢?没什么可拍的,我平淡得很。&rdquo

 

这段影像,是电视剧《勋》开拍前,饰演袁老的演员黄志忠,去拜访袁老留下的。

当黄志忠把剧中青年、老年的造型照片给袁爷爷看,袁老和蔼评价道:&ldquo头发有点像。&rdquo

 

随着电视剧《功勋》的爆火,这段影像首次被曝光。

袁隆平,他的事迹,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次。

但依旧有不少网友表示,看《功勋》前,没有深入了解过袁老的事迹。

也有很多人觉得遗憾:&ldquo好可惜袁老没有看到这部剧。&rdquo

 

因为在剧中,袁老的&ldquo禾下乘凉梦&rdquo,了。

 

不光是袁老,《功勋》一共聚焦了八位&ldquo共和国勋章获得者&rdquo,其他7位分别是:

李延年、申纪兰、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屠呦呦。

看了《功勋》才知道,这些英雄在成为英雄前,都是一群平凡人。

但他们却凭着一股傻劲,在平凡之路上创造了非凡。

01

一股傻劲的人,比天才更容易成功。

1961年,北京

35岁的于敏,从未出过国门。

他和妻子孙玉芹苦练英语,准备申请出国留学

 

但领导突然来找他,说:&ldquo国家打算选派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rdquo

这并不是于敏的兴趣所在。

于敏一直喜欢做基础研究,先前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转换研究方向,意味着要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

但于敏听完,立刻表态:&ldquo我明天一早就能上班。&rdquo

 

当时,美国和苏联已经先后研制出了氢弹,威震惊世界。

但在中国,没有一个人会,谁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领导也替他担忧:以前你是诸葛亮,是儿,现在从零开始,当个跑龙套的小兵。

但于敏的回答掷地有声:

&ldquo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

 

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等才是平等。

 

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rdquo

光是放弃前途还不够,领导又问:&ldquo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rdquo

 

因为一旦接受国家的最高机密任务,就意味着要将一生都交给祖国,一辈子默默无闻。

于敏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于是,他开启了几十年的&ldquo地下工作&rdquo。

由于常年的奔波劳碌,再加上长时间接触核原料,于敏晚年身体非常虚弱,好几次都是从鬼门关抢救回来的。

但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做到这一步,美国人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人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人用了4年零7个月。

而中国人,只用了2年零8个月。

 

和于敏一样傻的,还有孙家栋&mdash&mdash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年轻时的他,放弃了国外优秀的待遇,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名,毅然决定回国成为航天的拓荒者。

即使不给他发工资,他依旧倾尽全力秘密帮忙搞卫星设计

&ldquo核潜艇之父&rdquo黄旭华,在婚后第一年,便&ldquo人间蒸发&rdquo,隐姓埋名30年,潜心研究核潜艇。

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为国家,为学术,为真理,他们殚精竭虑,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无惧生死。

有位企业家曾说,傻子往往比天才更容易成功。

如果他们不&ldquo犯傻&rdquo,中国拥有自己的核力量,恐怕要晚很多年。

如果他们不&ldquo犯傻&rdquo,中国的航天事业,恐怕还要落后很多国家。

如果他们不&ldquo犯傻&rdquo,中国短时间内,极难突破国外核潜艇技术封锁。

他们在个人利益面前很傻,但目光辽阔,心中装的是国家的未来。

02

聪明是一种天赋,厚道却是选择。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ldquo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rdquo

简单说就是,无私为大私,放下自我,才能成就自我。

自以为聪明的人,自私自利,不希望别人沾自己一点光。

而所谓&ldquo傻子&rdquo,为人厚道,愿意尽自己所能相助他人。

因为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于敏单位的伙食非常简单,别说吃肉了,就连鸡蛋也很久没见过了。

科研人员们没日没夜熬着,大家都面黄肌瘦,精神状态很差,有的人眼看着就要熬不下去了。

有人就建议领导,给大家弄点儿鸡蛋补一补。

可是领导也犯难,因为赶上困难时期,根本就搞不来。

此后,于敏每次回家,都把家里的蛋拿走,给科研的同志们吃。

他还留下了张字条,说借了家里的鸡蛋,以后会加倍奉还。

 

科研单位的日子都过得清汤寡水,普通人家更不用说了,那些鸡蛋都是妻子孙玉芹一点一点攒起来,为了等他回家,和孩子一起吃的。

一次,女儿半夜做梦,孙玉芹问女儿是不是想爸爸了。

女儿说不想:&ldquo爸爸不在,我们就能吃到鸡蛋了。&rdquo

 

在外人眼中,于敏是个书呆子,身上有一股傻傻的劲。

但有句话说得好:

&ldquo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善良永远比聪明难做。&rdquo

很多人觉得善良的人会吃亏。

可他们忘记了,善恶老天自会判断。

人厚道,天不欺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03

闪光灯都准备好的时候,她不见了。

马克·吐温说:&ldquo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rdquo

《功勋》里,屠呦呦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就只知道待在实验室里。

她不苟言笑,不擅交际,日常是闷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看资料查数据做实验。

偶尔出门都是为了找药方,张嘴闭嘴都是和科研相关的内容

 

回到家中,难得有时间跟丈夫坐下来聊聊天,本来聊的是怎么在夏天做酿,说着说着她又给拐到工作上。

 

为了研发抗疟新药,她和她的团队尝试了无数的办法。

终于在历经190次失败后,发现用乙醚提取出的青蒿素,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了100%。

但是,当她们欣喜地进行临床试验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经历千辛万苦发现的有效物,却根本无法判断是不是能适用人类,研究一度陷入停滞。

虽然明知有生命危险,但是屠呦呦还是决定以身试药。

并且瞒着大家用了多一倍的量,为的是之后大剂量的志愿者多一份保障。

 

后来,试验成功了。

这背后是191次实验。

但因为长期吸入乙醚,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但即使在病中,她的心里仍然想着青蒿素,刚出院就要回实验室待着。

还好,岁月终究没有辜负这个老人,长达一生的努力。

2015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屠呦呦再次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当闪光灯都准备好的时候,却没等到她人。

因为,她又一头扎进实验室了。

不由得让我想到袁隆平说的那句话:

&ldquo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rdquo

清代纪晓岚有言:

&ldquo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rdquo

人的一生,很短暂,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天才。

你越迫切,越浮躁,就越无法沉下去做好一件事。

因为,世上不知有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没有做好一件事。

04

光而不耀,方为真正的大格局。

尼采说:&ldquo谁终将声震天下,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划破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rdquo

《功勋》中,基层干部张富清,曾在解放战争中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ldquo战斗英雄&rdquo称号。

 

1955年初,面临转业的他,主动申请来到湖北最偏远、贫困落后的一个县城。

一待就是64年。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吃上了饱饭,修起了公路,建好了大坝。

但家人却从来没有沾过他的光。

主持精兵简政工作时,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老婆带头下岗,哪怕按政策她不需要下岗。

儿子想去国营厂,但因为避嫌而放弃。

全家除了几个木头盒子和几床棉被外,几乎没什么家当。

这64年来,吃过苦,受过刁难,可他从未向别人提及他过去的荣耀,就连家人都不知道。

直到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被发现&ldquo战斗英雄&rdquo的身份。

看淡生死,尘封功绩64年。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纯粹的人,我想,张富清一定是其中一个。

 

《围炉夜话》中说:&ldquo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rdquo

低调,是俯仰乾坤时的敬畏,是沧桑历练后的淡泊。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

他们抱朴守拙,他们低调内敛,他们光而不耀。

是为真正的大格局。

回想新中国成立70年多来,每一个行业每一条战线,其实都有很多一生低调内敛、默默奉献的人。

 

从于敏、孙家栋等人,再到屠呦呦、袁隆平......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再回看当下这个时代,人们忙着追逐名与利,忙着寻找成功的捷径,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做一个&ldquo傻子&rdquo。

可是,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奇怪:

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

 

搞投机的,最后都掉进了陷阱。

 

而那些最后封神的人,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精明人。

正如胡适说的那样:

&ldquo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rdquo

这些默默无闻的时代英雄用切身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世界,应当尽量大于自己。

傻到极致,当世界改变不了你,你便能改变世界。

点个赞吧 ,为担起民族脊梁的老一辈,为每一个脚踏实地的我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duhougan/5100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时文选粹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读书心得2年前 (2022-01-10)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第七条猎狗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瓦尔登湖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年前 (2022-01-10)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2年前 (2022-01-1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